儿孙应以传业扬名为上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1-07-18 17∶25

死者,人之常分,不可免也。吾年十九,值梁家丧乱,其间与白刃为伍者,亦常数辈,幸承馀福,得至于今。古人云:“五十不为夭。”吾已六十馀,故心坦然,不以残年为念。先有风气之疾,常疑奄然,聊书素怀,以为汝诫。

孔子之葬亲也,云:“古者,墓而不坟。丘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然则君子应世行道,亦有不守坟墓之时,况为事际所逼也。吾今羁旅,身若浮云,竟未知何乡是吾葬地,唯当气绝便埋之耳。汝曹宜以传业扬名为务,不可顾恋朽壤,以取堙没也。

——《颜氏家训•终制》



【小识】

颜之推是儒家,但也是佛家弟子,从《终制》里,可以看得很清楚。他不像传统儒家,对丧事那么看重。所选的这两段文字,正好是这一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文字。王利器说,终制,谓送终之制,犹今言遗嘱。

周作人称赞《终制》为“古今难得的好文章”,“看彻生死,故其意思平实,而文辞亦简要和易,其无甚新奇处正是最不可及处,陶渊明的《自祭文》与《拟挽歌辞》可与相比,或高旷过之。陶公无论矣,颜君或居其次,然而第三人却难找出了。”

颜之推一开始就说,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然归宿。“不可免也”,无法逃避。“吾年十九,值梁家丧乱,其间与白刃为伍者,亦常数辈,幸承馀福,得至于今。”十九岁那年,正逢梁朝丧乱,其中和白刃为伍,也有好几次。辈,次也。幸亏承受先人余福,得以活到今日。古人说,五十岁就不算是夭折了。我已经六十多岁了,因此,心地坦然,不因为残年有什么顾虑。我先前患有风气的疾病,时常怀疑会突然死去,姑且把平素想的都写出来,作为对你们的训诫。

身处乱世,颜之推也是不想做官的,“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播越他乡,无复资荫;使汝等沉沦厮役,以为先世之耻,故觍冒人间,不敢坠失。”只是因为家族衰败,骨肉至亲都孤单弱小,五服之内的亲属,没有一个人可以依傍的,加上流落他乡,失去了门第的庇护。如果我不做官,让你们陷于奴仆的地位,那就是祖上的耻辱,因此,我才含羞忍辱于人间,不敢辞官。

《颜氏家训》每一篇,都写得很有感情,不是那种板着面孔训诫。这是它能够一直流传下来的很大原因。而《终制》作为尾章,基本是遗嘱,更加感情浓厚。“今年老疾侵,傥然奄忽,岂求备礼乎?一日放臂,沐浴而已,不劳复魄,殓以常衣。”这一段文字,就开始交代后事了。现在年纪已老,疾病缠身,倘若自己忽然死去,也不会要求你们礼仪周备的。哪一天死了,只希望沐浴我的身体,不劳行复魄之礼,身上只须穿平常衣服就可以了。接着,他详细遗嘱儿孙,我只能备办二寸厚的松木棺材一口,除了衣服帽子之外,其他东西一概不能陪葬,不要玉豚、锡人等,更不用碑志铭旌。不要垒坟,灵床上不要设置枕几,每逢祭日,只须用白粥清水干枣等物,不许用酒肉饼果做祭品,谢绝亲友的奠祭。最后安排念佛诵经等佛教功德,可量力而行,不要因此而耗尽资财,使你们遭受冻馁之苦。“四时祭祀,周、孔所教,欲人勿死其亲,不忘孝道也。求诸内典,则无益焉。杀生为之,翻增罪累。”一年四季的祭祀,本来是周公、孔子的教育,是希望人们不要忘记了死去的亲人,不要忘记孝道。但是,翻看佛经,则认为没有什么益处。用杀生来祭祀,反而增加我们的罪孽。从此可以看出,颜之推就是一位居士了。最后,他希望儿孙除了供奉斋品外,每年七月半的盂兰节,是希望得到你们的斋供的。赵曦明说:“颜笃信佛理,固宜有此言。”

最后一段,颜之推引用孔子安葬母亲时说的话,“古时筑墓而不垒坟。我孔丘是东西南北到处漂泊的人,墓上不可以没有标志。”于是就垒了四尺的坟。那么,君子应世行道,也有不能守着坟墓的时候,何况是被情势所逼迫呢。“吾今羁旅,身若浮云,竟未知何乡是吾葬地,唯当气绝便埋之耳。”我如今是羁旅之人,一身好比浮云,不知哪里是我葬身之地,只有当我气绝,便就地埋掉。读至此处,让人不禁哽咽,颜之推一生漂泊,南北仕宦,不愧见多识广、博学通达之人。

“汝曹宜以传业扬名为务,不可顾恋朽壤,以取堙没也。”颜之推最后一句说,你们应该以传承家业、播扬名声为职责,不可顾恋我葬身的这块朽壤,以致埋没无闻。

这又是儒家思想了。(杨光祖)

主办单位:中共高台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高台县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C) 2020-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1280*768及以上分辨率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备案:陇ICP备10200372号甘公网安备620702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