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红色定情物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1-07-19 17∶31

微信图片_20210716094030.png

母亲存有一枚红色的定情物,用父亲话说,是他的“命疙瘩”——渡江胜利纪念章。

我的母亲孙玉芝,1937年9月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小乡村,因家境贫寒,从7岁开始在封烟厂做童工,1945年一边上学,一边做手工封烟维持生活。1951年只有14岁的她担任封烟厂工会副主席,1954年6月入团,1956年7月在本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并担任生产大队队长,在此期间,曾两次被公社评为先进模范。

我的父亲刘俊杰,1928年12月出生在河南的一个贫苦小乡村。那些年因战乱频发、旱灾严重,河南大面积粮食绝收,为了混口饭吃,不满十六岁的父亲于1944年5月15日,参加了国民党二十九军小孩队二等兵,1948年12月二十九军全体起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我的父亲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9年4月,父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十兵团31军93师278团二营五连,先后担任战士、战斗通讯员等职,参加过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在这两次战役中,父亲担任连级战斗通讯员,由于完成任务出色,他被连党支部批准为四等功,他所在的排集体团司令部、政治处受到嘉奖,被授予“攻如猛虎、守如泰山”荣誉称号。在父亲身上留有26处伤痕,见证着他在战斗中血与火的考验,1949年7月14日父亲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1月,父亲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福安军分区警备五连部队回到河南老家探亲,经人介绍和母亲相识,父亲将他荣获的渡江胜利纪念章作为定情物给了母亲,并说“丑妞(母亲小名),我的‘命疙瘩’交给了你。”从那以后,我的母亲总是把这个“命疙瘩”带在身上。

父母结婚后,父亲回到了部队,母亲继续留在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仍然担任生产大队长,并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无论多么艰难,母亲总有坚韧的毅力克服。母亲还经常跟儿女们讲,从父亲那里听来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浴血奋战的故事,激励儿女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11.jpg

1964年10月,父亲积极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号召,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便来到甘肃省农业分行工作。1965年5月,父亲再次向党组织要求,放弃省城兰州的优越生活和工作环境,到了条件比省城艰苦的临洮县工作直至离休。2005年12月,父亲被临洮县委、县政府授予“人民不会忘记您,共和国的奠基者、建设者”荣誉称号。

1977年7月,母亲依然支持年仅18岁的儿子去参军,1980年7月儿子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6月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父母满嘴都是血泡,为儿子送葬,凄清凄景难于言表。我的父母经历的磨难太多太多,但他们从来不给党组织添麻烦,始终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永远激励着我。

时过境迁,父母相继去世,回忆起他们的一生,历经了贫苦交加的生活磨难,经历了战场上血与火的洗礼。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忠诚党的事业,积极工作,坚守了初心使命。

从小被父母这种昂扬精神感染的我,在上大学期间也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时至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过这段时间的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增添了我接力奋斗的勇气和信心,祝福我们伟大的党青春永驻!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作者刘岚 系刘俊杰和孙玉芝的小女儿,曾就职于纪检监察机关,现任《洮河》杂志副主编。)

主办单位:中共高台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高台县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C) 2020-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1280*768及以上分辨率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备案:陇ICP备10200372号甘公网安备620702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