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来源:甘肃发布 发布时间:2021-09-02 21∶03

1.webp.jpg

8月31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朱维昌,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文玺,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驰,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江芬,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专职副局长高建玉共同介绍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2.webp.jpg

新闻发布会现场

3.webp.jpg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刘晓文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刘晓文

发布人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朱维昌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文玺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 王驰

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程江芬

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专职副局长 高建玉

5.webp.jpg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朱维昌


朱维昌: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下面,我就相关工作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高站位全力推动整改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整改措施,精准发力施治,扎实推进各项整改任务落实。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方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祁连山腹地调研指导,推动探采矿设施、水电站、旅游设施分类处置,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等工作。省政府成立整改工作推进组,由分管副省长挂帅,进一步靠实责任,推动各专项整改任务落实。省直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牵头专项任务落实。相关市县发挥主体责任,实行定期报告机制,推动形成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经过省市县三级和有关部门的艰苦努力,祁连山生态问题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二、强措施全面确保落实

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取得明显工作成效,主要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严格落实地方主体责任。一是建立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体系。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将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修复列入省政府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各类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发生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事件,被国家通报的市州实行“一票否决”。同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加大执法问责工作力度。二是开展祁连山地区重点市、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组织对张掖、武威、金昌3市和肃南、天祝、永昌3县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化对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审计,不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任务落实,祁连山地区重点市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全面落实。三是清理修订相关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7年11月30日公布施行。《甘肃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审批管理办法》修订完成,2017年9月由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

(二)有力有序推进问题整改。一是差别化推进违规项目关停退出。省政府制定印发祁连山保护区矿业权、水电站、旅游设施等分类退出办法及补偿方案,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已通过注销式、扣除式、补偿式3种方式全部退出并完成补偿工作;42座水电站已完成分类处置,9座在建水电站退出7座、保留2座,33座已建成水电站关停退出3座、规范运营30座;25个旅游设施项目已按差别化整治措施完成分类整改。二是扎实推进草原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区所有草原纳入草原补奖政策范围,已完成21.97万羊单位减畜任务,传统共牧区放牧牲畜全部退出并实行禁牧管理。三是妥善解决“一地两证”问题。保护区567万亩林权证与草原证“一地两证”重叠区域调查核实,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库并确权颁证。

(三)依法规范项目审批监管。一是划定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省政府出台《甘肃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完成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二是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出台实施《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将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10个县纳入范围,严禁发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三是强化规划管控和事中事后监管。出台实施规范祁连山等自然保护区项目审批建设监管、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文件,确保各类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合规依法。四是完成核心区居民搬迁工作。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208户701名农牧民全部搬迁,迁出区住宅及棚圈全部拆除。

(四)持续加大生态保护投入。2017年以来,省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共落实祁连山地区中央和省级各类生态保护资金195亿元,支持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累计下达投资38.56亿元,全面实施林地保护、草地保护、湿地保护、水土保持、冰川保护、生态保护支撑和科技支撑等7大类建设任务。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张掖、武威两市规划实施的林草植被恢复、矿山环境治理、防风固沙造林、水环境保护治理等项目完成投资76.4亿元,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另外,积极争取财政部将我省祁连山地区11个县区全部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2017-2020年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1.41亿元。

(五)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督。一是省委、省政府制定了《甘肃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省市县各级政府将清理整治祁连山地区违法违规活动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加强督导检查,持续跟踪推进。二是组织开展祁连山地区森林、草地、湿地、冰川等生态系统监测,对保护区人类活动现象定期进行卫星遥感监测,严防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发生。三是按照国家要求,编制完成并上报了2017-2020年度《祁连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监测评价报告》《祁连山地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报告》。四是不断加强祁连山外围保护地带及周边企业环境监管整治,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回头看”,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建立台账、分类施策,督促按期整改完成,确保整改工作扎实见效。

(六)有序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精心指导下,我省会同青海省编制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6次会议审议通过,由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实施。我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也于2018年10月挂牌成立。祁连山保护区22个保护站和18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全部上划省林草局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在制度层面,制定出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自然资源管护责任制度(试行)》《甘肃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方案,用制度规范管理。在工作层面,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统筹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安排中央投资7.4亿元,重点开展了生态恢复、环境监测、空天一体化建设等。

(七)不断完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一是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祁连山生态补偿示范区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持续开展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和建立利益双方责权相配套政策框架试点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制定印发了《甘肃省贯彻落实<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我省列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省份;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祁连山地区黑河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的通知》,在张掖市肃南县、酒泉市金塔县等3市7县区开展了祁连山地区黑河、石羊河流域补偿试点。二是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试点。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争取将张掖市肃南县列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有序开展试点工作。同时选定武威市古浪县、张掖市肃南县,开展祁连山地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试点。三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定出台《甘肃祁连山地区自然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编制完成祁连山地区相关市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共涉及的8大类31项整改任务,有明确整改时限的21项已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需长期推进的10项整改任务已纳入日常工作持续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持续做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推进祁连山绿色高质量发展。

记者提问

6.webp.jpg

中国新闻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自从2017年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以来,祁连山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有哪些变化?

7.webp.jpg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文玺

刘文玺:自2017年开始,我们结合卫星遥感比对、无人机航拍观测、生态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人员现场核查等方式,连续对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监测数据;今年,又委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估,同时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了评审。

综合评估结果显示,通过近几年的整改整治,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显著。一是在生态状况方面,总体稳定、局部向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草地面积明显增加,森林、灌丛略有增加,植被生长状况总体改善,明显改善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增加37.5%。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均呈显著提升趋势,植被指数增幅10.88%,植被覆盖度增幅7.81%,植被生产力增幅14.8%,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稳中有升、持续向好。祁连山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优良,其中Ⅰ类水比例达到5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符合国家管控要求。总体上,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已取得较大成效,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8.webp.jpg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通过注销式、扣除式、补偿式3种方式全部退出,省上是否制订出台相关政策依据?

9.webp.jpg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驰

王驰:2017年中办、国办通报印发后,省自然资源厅党组高度重视,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由于过去未按规定严格审批矿业权、无序开采、违规开采等制度不健全,致使祁连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造成了恶劣影响。祁连山整改工作开始后,我厅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整改作为自然资源系统最紧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务,立即组织开展矿业权清理退出后评估工作调研,组织专家分赴兄弟省份进行考察,学习了解他们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矿业权退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充分征求意见建议,赴自然资源部就分类退出办法进行工作对接,听取部领导的指示、意见,最终形成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该办法为全国首个省级保护区矿业权退出办法。办法退出原则精准、退出方式灵活、退出程序规范、补偿标准科学、责任规定严格、资金渠道明确,可操作性强。由于退出办法和相关制度规定制定科学合理,为矿业权顺利退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2018年10月提前1年完成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144宗矿业权的分类退出,其中注销或公告废止方式退出87宗、扣除方式退出13宗、补偿方式退出44宗。退出两年来,通过我们加强日常监管和“回头看”,从目前来看,祁连山保护区内矿权退出效果良好,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良好,社会各方面反响良好。

10.webp.jpg

大公文汇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水电站生态环境问题整治进展如何?是否已经通过验收?

11.webp.jpg

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江芬

程江芬:2017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电站关停退出整治方案》(甘政办发〔2017〕203号),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42座水电站提出了分类处置意见,其中9座在建水电站停建退出7座、继续建设2座,33座建成运行水电站关停退出3座、规范运行30座。截至2019年5月底,《关停退出整治方案》确定的关停退出、处理处罚、评估论证、运行监管四大项任务已全面完成,关停退出水电站设施设备已拆除,并开展了生态恢复工作;继续建设水电站按照批复的环评报告和水保方案开展环保水保整治;保留运行水电站严格落实生态流量,规范设置危废暂存间,对固体废物、废机油品分类存放、集中清运处置,安装污水处理设备,集中收集、定期拉运生活垃圾。

2019年9月,按照省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验收办法》(甘发改农经〔2018〕964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水电站关停退出整治通过了县级初验、市级认定和省级复核三级验收。

12.webp.jpg

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中,我省采取的具体工作举措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13.webp.jpg

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专职副局长高建玉

高建玉: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上游重要的产流地,也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建设,2017年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祁连山国家公园是全国十个国家公园试点之一。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以来,在国家林草局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各县市密切配合,努力工作,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高位谋划推动试点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成立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在省政府设立了协调推进组,由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分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各市县、各部门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全面加强了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健全完善管理机构。在省级层面,2018年机构改革,在省林草局加挂了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牌子,和省林草局合署办公,内设了公园管理处,成立了公园监测中心。依托祁连山、盐池湾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整合设立了张掖分局、酒泉分局,同时充实完善了基层管护站点,初步形成了精简、统一、高效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

三是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组织完成了国家公园本底调查、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完成了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组织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范围和功能区勘界方案》,开展了国家公园勘界立标工作。(共设立国家公园标识牌377块、界碑180块、界桩5121个)

四是矿业权退出和移民搬迁。结合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组织实施了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矿业权退出和核心区的移民搬迁。完成园区内矿业权分类退出97宗,完成核心区搬迁266户、846人。

五是强化了资源监测监管。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测等手段,初步建成了国家公园“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了重要卡口、道路和园区内重要区域的全天候、立体化监测。

六是构建了科研支撑体系。联合省内外24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单位,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祁连山国家公园科技创新联盟;在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院成立了“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兰州大学组建“祁连山研究院”,成立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顾问专家咨询组,为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七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2018年在敦煌文博会期间举办了“国家公园与生态文明建设”高端论坛。试点期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大力宣传国家公园理念及试点成效。积极组织开展生态教育体验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年多来,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祁连山国家公园范围林草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二是祁连山国家范围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三是国家公园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公众认同,社会参与度逐步提升;四是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通过了国家林草局组织的第三方评估验收。


主办单位:中共高台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高台县监察委员会 Copyright (C) 2020-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1280*768及以上分辨率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备案:陇ICP备10200372号甘公网安备620702020005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