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平生未尝害人,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汝辈但能寡过,勿露所长,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吾虽悔,已不可追,以吾为戒可也。
祸有不可避者,避之得祸弥甚。既不能隐而仕,小则谴斥,大则死,自是其分。若苟逃谴斥而奉承上官,则奉承之祸不止失官;苟逃死而丧失臣节,则失节之祸不止丧身。人自有懦而不能蹈祸难者,固不可强。惟当躬耕,绝仕进,则去祸自远。
——【宋】陆游《放翁家训》
【小识】
《陆放翁家训》选自明代叶盛撰《水东日记》,共二十六则。我们这里一共选取七则,依次解读。
陆游,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兼工文、史、词。有著作《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老学庵笔记》《南唐书》等。他生活的时代,金兵南侵,国土沦陷,南宋偏安一隅,“错把杭州作汴州”。而他坚决主张抗金,所以,遭受打击,一生仕途坎坷。这些在他的家训、诗文里有充分的表现。
陆游似乎是一位有强烈倾吐欲的作家,甚至有点啰嗦。读他的全集,会发现很多的诗是重复的。同样的意思,翻来覆去地说。他生前有关子女教育的家训诗,大约就写了二百多首。《放翁家训》是他的一部家训专著,从四十多岁写到八十多岁,在宋代家训中有一定的地位。
陆游说:“吾平生未尝害人”,我平生从没有害过人。作为古代的一位官员,虽然级别不是很高,这也是很难做到的。他又接着说,别人害我的,有的是出于妒忌,有的是不了解,有的是为了利益,“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这就显示了陆游的伟大。他告诫后人,要宽容他们,不要有怨气,避开他们即可。陆游能成为一位伟大诗人,道德人格起了很大的作用。“若中吾过者,尤当置之。”如果人家批评我,说中了我的过错,更应该放下怨气。这种境界,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抵达的了。
古人说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那么,如何能防止别人害自己呢?陆游的办法,我觉得很好。“汝辈但能寡过,勿露所长,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你们只要能少犯错误,不要过分暴露自己的优点,不要与显贵的人来往过密,那么,害你的人自然就少了。读者诸君,不要小看这几句,没有宦海浮沉几十年,是说不出来的。比如,“勿与贵达亲厚”,就极有道理。有的人喜欢攀结显贵,往往得不偿失,甚至会连命都丢掉。“吾虽悔,已不可追,以吾为戒可也。”希望后代儿孙以自己为戒。他说,我虽然后悔了,但已经无法补救了。
另一段,专门谈“祸有不可避者”,让人惊心,但也是宦海一生的经验。为什么不可避?因为“避之得祸弥甚。”你逃避的话,得到的祸害会更加厉害。陆游告诫后人,如果不能隐居而想做官,那么,“小则谴斥,大则死,自是其分。”做官,就必须有所承担,小则被呵斥,大则死亡,自然是本分了。后面一句话,读之让人三叹,“既不能隐而仕,若苟逃谴斥而奉承上官,则奉承之祸不止失官;苟逃死而丧失臣节,则失节之祸不止丧身。”既然不能隐居而做了官,如果为了逃避谴斥而奉承领导,那么,奉承带来的祸害不止是丢官。如果为了逃避死亡而丧失臣节,那么,失节之祸不至于丢掉性命。这句话,真是说得彻底。孟子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又说:“舍身取义。”既然做了官,肯定得有担当。不能只要好处,而逃避责任。如果不想死,怕死,那怎么办呢?“人自有懦而不能蹈祸难者,固不可强。惟当躬耕,绝仕进,则去祸自远。”有些人就是懦怯,不能坚持正义,也无法承担由此而带来的祸难。本来也不能勉强。陆游告诫儿孙,这样的后代,最好就是“躬耕”,种地去吧,不要进入仕途,那么,自然就远离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