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责在尔躬。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尔宜铭诸肺腑,时时以之教诲三子。虽仅十六字,浑括无穷。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书不一一,容后续告。
——【清】纪昀《寄内子(论教子)》
【小识】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进士,曾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达。作为《四库全书》总纂官,他学问渊博,为人诙谐,可谓通儒。有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颇有情趣。多年前阅读,其中有一段,让我感慨良久。说是“老仆施祥”,曾经乘马夜行,四野空旷,黑暗中有数人掷沙泥,以至马嘶不进。施祥知道是鬼,斥责它们,不听,于是下马用鞭子抽打它们。孰料,“力且不急”,正危机间,“忽遥见一鬼狂奔而来,厉声呼曰:‘此吾好友,尔等毋造次!’群鬼遂散。” 施祥匆忙上马赶回家,也忘记了问那位鬼是谁。第二天,携酒去坟墓间祭奠,“祁示灵响,寂然不应矣。”作者感慨道:“祥之所友,不过厮养屠沽耳。而九泉之下,故人之情乃如是。”第一句话,有点阶层歧视,但第二句话,却说得很好。我读了这个小故事,至今忘记不了,尤其那“故人之情”。内子,即妻子。这封信是纪昀寄给妻子的。
我们读古代文章,从先秦下来,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文字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一般来说,先秦、魏晋南北朝,两个时段,文字古奥,颇为难读。先秦,是汉语的开启阶段,有一种浑沌之美;魏晋,是佛教进入中国,乃汉语的重新裂变时期。我有时开玩笑,说这两个阶段,就像女子十月怀胎一样,很神秘,是汉语的两次孕育期,至今依然可以给我们提供非常丰富的营养。从唐代开始,文字就比较好懂了,到明清,可以说,几乎就很接近白话文了。比如,这句:“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这是时代的浪潮,谁也挡不住。当然,也有学者怀疑,这是后来编者所拟标题阑入正文。不管如何,文字的不断通俗、简单,是语言文字的大趋势。
纪昀给妻子写信,首先说,教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责在尔躬。”如今我在京师做官,那么,做人规范、道理的教育,责任就在你了。纪昀也不偏袒妻子,直接就说:“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这句话,在如今的女权主义者看来,似乎有点歧视妇女。其实,也是真实的描写。对自己的子女,父母亲总是有不同的感受。对母亲来说,怀胎十月,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所以,宽容是她们的特点。父亲,毕竟有了一点距离,所以,严父往往常见。而母亲,绝大多数都是慈母。从这个角度说,纪昀认为,女性对孩子偏爱者多,也是事实。所以,他就劝告“爱之不以其道”,反而害了儿女。这也是对的。那么,这个“爱之道”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四戒、四宜。四戒,就是:一戒迟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年轻人,瞌睡多,一般都爱睡懒觉,但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必须早起。早睡早起,养成好习惯,则一生受用无穷。至于懒惰、奢华、骄傲,这些的害处,我们前面的家训都讲过。
纪昀认为,有了四戒,还需以四宜规范之。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勤读、敬师,就不须说了,这是常识了。爱众,就是博爱大众,这也是儒家讲的仁。慎食,即约束口腹之欲。古人讲吃饭不要太饱,留有余地,对身体好。年轻人,总爱暴饮暴食,如此,对身体伤害很大。慎食,可见古人对养生也是颇有研究。
这教子八则,真是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能做到的话,应该说不会有大的差错。“虽仅十六字,浑括无穷。”也不是没有道理。所以,纪昀才自信地说:“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你要细细领会,后辈能否成功立业,都在这十六个字里了。并嘱咐:“尔宜铭诸肺腑”,你要牢记在心呀。
其实,我们如今的为人父母者,都应该记住这八则十六个字。(杨光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