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对村(社区)巡察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对村(社区)巡察工作;开展“巡纪审”融合联动,精准发现问题90余个;一袋面粉、一段路、一处水管……使一家一户的心之所盼落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曙光”。日前,随着高台县第六轮巡察对50个村的巡察工作结束,标志着十六届县委对村(社区)巡察工作实现全覆盖。
十六届县委以来,高台县把对村(社区)巡察作为巡察监督的重点,紧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主要任务,精心谋划部署,科学分类因村施巡,积极探索对村(社区)巡察的方法路径,稳步推进对村(社区)巡察,着力擦亮“巡村至少解决一件实事”品牌。至目前,采取镇村一体巡方式,先后对9个镇、136个村、9个社区开展常规巡察,发现问题1669个、问题线索47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116件。
以部署高站位,“建章立制”促规范
县委高度重视对村(社区)巡察工作,把对村(社区)巡察纳入全县巡察工作五年规划,统筹研究、专题部署、有序推进。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点题部署,先后5次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书记专题会议,就对村(社区)巡察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研究、实地督导、研判会商,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问题,推动了对村(社区)巡察工作稳步开展。
立足建立健全对村(社区)巡察制度体系,该县着力明重点、抓规范,探索建立“四张清单”,不断健全完善对村(社区)巡察“工具库”。建立“政策清单”,及时收录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部署要求以及基层组织建设、民生保障、“三资”管理等方面的文件规定编印《政策汇编》,为高质量开展巡察提供政策依据。率先制定《对村(社区)巡察工作流程指引》,围绕“四个聚焦”监督重点,梳理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农村“三资”管理、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13个方面93个问题,探索形成对村(社区)党组织巡察共性监督清单、监督重点清单、“一肩挑”人员履职风险点清单,详细梳理问题表现,明确巡察操作建议,指导各巡察组有的放矢开展巡察。
用巡察“铁脚板”,访出民生“真问题”
“阿姨,你平时到村上办事都顺利不?村干部的服务态度咋样?”“叔,你是二十多年的老党员了,你对咱村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在农家小院、在田间地头,巡察组的干部和村民聊得火热,这样的场景,是县委各巡察组深入村社开展入户走访工作的生动缩影。
民之所望,巡察所向。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生命力,只有做到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才能精准发现问题,督促推动解决问题,也才能以巡察成效取信于民。
该县把入户走访作为巡察工作的关键环节,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用好用活“四谈五到六访”工作法,力求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采取“错时走访”“敲门夜访”等方式,对在家人员“入户走访”,对外出人员“电话问访”,对重点对象“反复探访”,对重要问题、重点人员“跟踪随访”,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问冷暖,多层面、多角度获取“第一手”民情资料,精准“把脉问诊”。为提升走访效果,各巡察组坚持做到村“三委”班子成员、“两代表一委员”等四类人员必谈,田间地头、项目现场、产业基地等五类场所必到,老党员、老干部、困难群众等六类人员必访,全面深入掌握村级真实情况,查找制约村级发展的瓶颈痛点,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症结,深挖潜在的“微腐败”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将巡察监督触角延伸到“末梢神经”。十六届县委以来,各巡察组累计走访群众7650人次,开展实地核查116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80余条。
同时,持续完善“巡察+”联动监督体系,建立“巡纪审”联动机制,探索深化“巡察+财政”“巡察+农经”等联动监督模式,由巡察组统一管理,按照“同步进驻、互通情况、双向协助、会商研判、相互印证”的方式开展工作,最大限度统筹和用好审计监督、财务检查、农经审计等力量和成果,促进“政治体检”和“业务体检”贯通协同。
让群众“获得感”,擦亮“巡村办实事”品牌
一袋面粉,映射出暖暖的“巡察温度”;从“轮椅低语”到“低保回响”,将党心连接民心的纽带系得更牢;当13户农户心心念念的押金收据变成“真金白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巡察为民的速度与担当……
巡察的刻度,不在卷宗厚度而在民心温度;利剑的锋芒,不显于公文流转而闪耀于困顿消融。政治监督只有以民心为尺度,将群众眉头之蹙、心间之盼作为行动信号,巡察利剑方显其光。
今年6月,县委第一巡察组巡察巷道镇党委期间,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正远村郇某家庭面临一户多残且家庭主要劳动力缺失的生活困境,王家村独居老人王某存在因患有严重骨质增生而行动不便的实际困难。巡察组敏锐识别出两户均属政策覆盖边缘、自救能力薄弱的群体,其诉求真实反映了民生保障末梢的堵点痛点。通过深入了解情况,巡察组迅速行动,将两件事项列为重点民生实事交镇党委予以督办,并积极督促相关单位协调解决。至巡察结束,推动郇某一家低保等级由三类成功提标至二类,新增保障金已发放到位;仅用1天时间就协调县残联将崭新的轮椅送达老人王某家中,并协助完成评残申请,实现从评残到政策兑现的无缝衔接。
事虽小,却系群众安危冷暖。高台县始终坚持把人民立场贯穿巡察全过程,立足擦亮“巡村至少解决一件实事”品牌,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水、电、路等急难愁盼问题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每轮巡察优先项,简化立行立改事项审批流程,“短平快”移交推动解决。通过深入开展下沉走访,精准掌握群众困难疾苦、所思所盼,采取“清单化” 方式督办,督促相关镇村、单位立行立改、边巡边改,既解决具体问题,回应民心关切,又疏通难点堵点,推动建章立制,监督党的政策在村社末端实现精准“滴灌”,使巡察“温度”让群众更加可感可及。十六届县委以来,共推动解决出行难、供水不正常、小区“飞线”充电、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16件,切实将巡察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
督整改“成绩单”,助推基层治理提质效
对村(社区)巡察效果好不好,关键看整改、看实效。高台县着力抓牢责任落实这个关键点,将巡察整改融入镇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各方面,推动整改全流程闭环管理,切实发挥巡察标本兼治的作用。
从健全覆盖整改全周期的责任体系着手,建立“镇主责、村级落实、县直部门配合、纪检组织监督、巡察机构统筹”的整改责任体系,聚焦“基层、机关”两端发力、联动整改,修订巡察整改工作流程,制定《规范村(社区)巡察整改工作办法》,创新“四函一书一单”整改工作机制,分层分阶段明晰整改任务,督促整改责任持续落实,有效解决村级党组织“不会改”“改不好”等问题。
注重加强巡察成果运用,对农村“三资”、财务管理等共性问题探索开展未巡先改,梳理形成10个方面37项问题清单,在全县范围推动自查自纠、对照整改;对个性问题实行专项整治,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突出问题压茬监督整改,推动整改问题106个,健全完善相关机制20余项。巩固深化巡察机构与贯通融合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将巡前信息通报与巡后情况反馈相结合,对巡察发现的重点领域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建立问题清单,分别向相关部门单位反馈,监督指导整改落实,推动问题全面彻底整改。
同时,建立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巡察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开展“一轮一评估”机制,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核查、个别谈话、群众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分轮次压茬督查评估65个村(社区)党组织巡察整改情况,以评督责、以评促改,切实把巡察发现的“问题清单”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成果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