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印发以来,纪检监察机关用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各部门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让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花出真效益。
上海市浦东新区纪委监委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情况作为监督重要内容,紧盯“关键少数”履职尽责情况,严查政绩观错位、隐性浪费、资源配置利用率低等问题。以“三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为监督切入口,通过“室组地”联动、“纪巡审”贯通监督,层层压实主体责任,让财政资源真正用在抓改革、促发展、干实事上。
“在公务接待方面,我们督促区政府办公室制定印发国内公务接待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务工作餐标准化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在因公临时出国(境)方面,推动区政府外事办公室、区商务委员会等建立招商团组联审工作机制,加强对招商团组的计划申报、审核把关和成果共享。在公车管理方面,督促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优化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车辆调度系统,进一步提升公车使用效率。”浦东新区纪委监委第六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康向清介绍。
关于“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变化,海南省琼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易辉华提供了一项数据:今年1至7月,琼海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31.9%。
今年5月以来,琼海市纪委监委把监督推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与纠治“四风”相结合,督促市财政局牵头组织全市各单位围绕“三公”经费控制不严、购买第三方服务泛化、财务制度不健全、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开展自查。针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该市纪委监委督促市财政局剖析原因、立行立改,并推动市财政局印发差旅费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购买服务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为坚决遏制铺张浪费的作风之弊提供了制度保障。
“鄂尔多斯市部分旗县统筹、节约的意识不强,频繁到一地集中扎堆学习考察。”8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通报5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明确指出,以上学习考察活动缺乏统筹、集中扎堆,既加重了有关地方接待负担,也违反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有关要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纪检监察机关从具体问题抓起,严查“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等风腐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小事小节做起,坚守廉洁自律底线。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纪委监委联合县财政局、审计局成立监督检查组,对全县89个部门和21个乡镇(街道)2022年以来“三公”经费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发现违规使用公款报销个人费用、违规使用公车等问题线索,目前已立案9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1人,推动健全完善制度6项。
今年4月以来,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纪委监委督促县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开展公务用车整治,截至目前,共发现公车管理使用不规范问题49个。该县纪委监委从中摸排问题线索,已立案9件,党纪政务处分7人,追缴违规加油款12万余元,并督促出台公务用车管理负面清单、公务用车平台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规定。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增强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自觉性,关键在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节用裕民的理念,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纪委监委加强正向引导和反面警示两方面教育,在区党风廉政教育馆展出本地勤廉楷模的家风故事,以及违规使用公款大吃大喝、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等典型案例,引导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作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纪委监委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让勤俭节约的“传家宝”代代相传,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本报记者 沈东方)